移動端的產品在日常生活中越來越與我們息息相關,可以說現在的手機并不只是純粹的通信設備,而是變成了一種用戶的生活方式。既然APP是用戶每天都必須接觸到的,所以從用戶的角度設計APP就顯得尤為重要。APP設計并沒有什么固定的法則,也沒有現成模式可依,只有不斷分析總結用戶的體驗才能設計出良好的APP。歐柏泰克在不斷總結用戶的體驗過程中總結了如下設計經驗:
第一,關注用戶操作習慣。APP關注的不單單是界面設計美觀的問題,重點還要關注用戶的操作習慣問題。例如,大多數用戶喜歡單手操作還是雙手操作?單手操作時是習慣左手還是右手?考慮到這些有利于避免用戶用手指操作時在APP上出現的觸摸盲點。此外,用戶的操作習慣還決定著APP的界面和按鈕分布,只有符號用戶操作習慣的界面才能給用戶更好的體驗。
第二,考慮APP使用環境。每款APP都有自己的用戶定位,用戶定位往往決定了用戶的使用環境,包括APP用戶的使用時間、地點、環境。如果用戶在使用APP的時候用戶大多數是在比較嘈雜的環境中,那么APP在功能上就應該幫助用戶客服這個問題,像我們使用公交查詢軟件,一般都是在公交站或者馬路旁邊等車的時候會打開,這個時候就不應該在APP中集成類似語言輸入進行查詢的功能,否則會給用戶的語言輸入帶來誤差;如果APP是一款用戶一般是在擁擠的環境下進行操作的軟件,那么APP就應該避免用戶過多的打字,而可以使用其他輸入方式來代替文字輸入。
第三,減少APP訪問級別。在移動終端上,如果有太多的訪問級別會使用戶失去耐心。最終可能放棄產品的使用。如果APP的訪問級別過深,可以考慮使用扁平化的層級結構,如使用選項卡之類的方式來減少訪問級別,如下圖,使用彈出菜單的方式來讓用戶訪問更深級別的內容。
第四,APP功能要主次分明。APP設計同樣也可以采用管理學上的二八定律,也就是將主流用戶最重要最常用的20% 的功能進行直接展示,而其他80%的功能適當隱藏,可以把越不常用的功能設置更深的級別。如下圖是新浪微博廣場的功能設計,頁面當中畫框的部分是微博廣場的最重要功能,其他的功能都盡量不顯示在主頁面上。
第五,尊重用戶勞動,內容離線保存。微信的消息發送在應用離線的情況下發送會顯示感嘆號保存在客戶端,網絡連接后只要點擊重新發送即可,不需要重新鍵入信息信息。新浪微博在網絡信號差或者中斷的情況下進行評論或者轉發,相應的信息內容也會自動保存在微博的草稿箱,上網后操作一下即可。APP具備這種功能的好處就是可以即使保存用戶花了心思創作出來的文字,否則一旦應用離線的時候內容就會丟失,用戶又需要再次輸入,浪費時間又浪費用戶的勞動成果。
第六,減少用戶輸入,多做友好提示。APP是運行在移動終端上面,用戶的操作會受到屏幕尺寸大小的限制,并不能像在PC端一樣流暢地進行打字。所以,APP在相關的功能上應該盡可能地減少用戶的文字輸入,如下圖是使用百度地圖時,選擇初始地理位置時給出的相關提示效果。